——本篇科普内容为李良济国医馆沈霖卉医生供稿
衰老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体质逐渐下降,疾病难以避免。老年病是指人在生命周期的老年阶段所患有的或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其具有老年患者自身特点,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疾病。
西医治疗老年病多依靠长期西药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等,对于多系统复杂性疾病,大量的西药易导致脏器负担过重,在临床有一定局限性。
中医膏方质地粘稠厚重,重补益虚损,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全面调治,且服用方便,易于贮存,这些特质使膏方与老年病极为契合。相关研究表明,膏方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疾病等疾病中具有良好疗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选择。
为何人老了就易病?
1、年老精伤,肾气亏虚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男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指出人到一定年纪后先天之肾精就会枯竭,从而走向不可逆的衰老,虞抟也在《医学正传》中言明:“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清代温病学派医家叶天士也认同“肾”在老年病病机中的重要性,指出老年病乃“年高下焦空虚,肾气不納所致”。
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则五脏皆虚,邪气贼风易于侵犯机体,故老年患者往往病邪较深,缠绵难愈。故在治疗老年病过程中,滋补肾精是极为重要的。杜建认为,先天肾精不足为老年病的病理基础,老年患者常有毛发稀少、牙齿掉落、脑力下降、行动不利等表现,此皆由肾气衰少所致,故他在临床治疗中常使用益肾补虚之品,如山茱萸、地黄、肉苁蓉、黄精、巴戟天等药,以治病之本[1]。赵佳佳等认为补肾是治疗老年虚劳病的根本,肾气不充则会化生湿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唯有肾精充盈,神方能化生有余,得以荣养和潜藏[2]。
2、好静恶动,脾气受损
《寿世保元》中有言:“年老之人,当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处中央而灌四傍,水谷在此化为精微物质,输送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老年人多好静恶动,易致消化道动力不足,水谷运化失常,反成痰湿积滞,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且脾胃为后天之本,老年人先天之精元已逐渐耗竭,全赖饮食补充气血,即《嵇康集·养生论》中所谓“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张叔承也在《医学六要》中提出: “日气、日血、日精、日津液,一或不足,当先理脾胃”。
故治疗老年疾患可从中焦入手,保证机体的营养支持,存一分胃气则存一分生机。老年患者身体及大脑的功能下降,日常生活中易劳力劳心,疲劳则伤阳,忧思则伤脾,继而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以致纳少、衰弱。
3、因虚致实,痰瘀积聚
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是目前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而这些疾病与中医的痰湿、瘀血密切相关。
张介宾认为:“脾虚不能化食也,而食即为痰”。《医贯·痰论》曰:“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老年人脾肾渐衰,脾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则易生湿生痰。痰无定形,无所不到,停于胸中则为痰涎喘咳,停于肌腠则为风湿痹痛,停于血脉则为浊脂斑块。王清任《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血而瘀”。
高龄久病,多有气虚阳虚,阳气衰少则缺乏鼓动血脉的动力,血缓则凝,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居高不下。且痰湿瘀血若进一步积聚,则会结成痰核癌肿,如《疡科心得集》所言:“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淤血浊气痰滞而成。”

中医膏方能治疗哪些老年病?
1、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年龄≥80岁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甚至接近90%[3]。王晶在对4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调查中发现,气虚血瘀证占比最多,阴虚阳亢证与痰浊上蒙证次之,故治疗老年高血压须标本兼顾,在滋阴潜阳的同时改善患者痰瘀体质[4]。
叶桃春等认为,高血压病是慢性病,单纯的汤剂往往难以坚持长期治疗,入秋后则可用膏方调治,常投以益气养血补阴类药物调补肝肾气血以治本[5]。陆家龙善用“桑芪首乌膏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此方着重于滋补肝肾、健脾养心,在相关临床研究中,使用“桑芪首乌膏方”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6]。
2、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脂质代谢障碍为病变基础的疾病,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更易出现混合性血脂异常,随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亦更高。韩明向总结出老年人“气虚-阴亏-血瘀”的病机特点,其用膏方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从益气养阴活血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可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7]。
丛晓凤在对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调查中发现,血瘀质患者所占比例最多,而其自拟扶正化瘀膏方重用益气活血之品,对血瘀体质患者的中医症状的改善疗效明显,并有缩小颈动脉斑块的作用[8]。程志清认为,“年过半百,精气自半”,老年人或心肾阳虚,运血无力而致血瘀;或火不生土,脾失升清而致痰湿,两者最终均导致病理产物的堆积,是冠心病的基本成因,故其重视在冠心病的缓解期用膏方补益心肾,主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熬制成膏,缓补心肾之阳[9]。
3、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患病率高、起病隐匿、危害大等特点[10]。老年人肾精亏少,虚火内伤,煎熬津液以致消渴,如《寓意草》所言:“年高之人,肾水已竭,其火易露”。张发荣认为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为阴虚伤津,阴损及阳以及热瘀互结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应“补脾肾,益气阴,清虚热,通瘀络”[11]。
而陈意认为,虽糖尿病病机多为阴虚,临床却存在大量湿阻中焦的患者,这类患者多有舌苔黄厚、口苦黏腻、大便不调的表现,此时不能一味纯补,而必须在使用膏方前服用“开路方”,先“祛其湿、调其气,清阳明、化太阴”,而后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膏方与否[12]。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病以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和气道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冬春季节使用膏方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减少急性加重频次,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
余松等使用皱肺定喘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现相较对照组,膏方联合西药的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障碍及缓解临床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13]。张高等基于“平调、长效、缓图”的治疗理念,遵李东垣“脾胃一虚,肺气先绝”的思想,研制“培土生金膏”,通过调理患者肺脾气机,从而改善 COPD患者呼吸道症状[14]。李瑞祥等基于张仲景的“薯蓣丸”化裁出薯蓣金膏,其中薯蓣为君药,善补肺脾之气,兼有祛风之长,对慢阻肺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15]。
5、骨质疏松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降低,同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生变化,进一步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刘保新等使用以龟鹿二仙胶为主的膏方,配伍益气养阴、补肾壮骨、通络止痛的药物,可以较好地改善老年患者的局部痹痛或痿软的状况[16]。
除了肝肾不足,李跃华认为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瘀血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其主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膏方,并以补肾健脾为要、化痰祛瘀为法、舒筋通络为治[17]。岳建彪等使用由蒲辅周的百损丸化裁的膏方治疗骨质疏松,方中重用骨碎补、补骨脂、杜仲等药强筋健骨、补肾填精,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18]。
膏方治疗老年病有哪些优势
1、补虚扶弱,救偏却病
老年人精气流失,“精气夺则虚”,身体机能全方面下降,对于外邪的抵抗能力也大不如前。老年病多病因复杂,涉及多脏腑多系统,单纯的“有是证,用是药”的点对点治疗难以很好的解决问题,须要一种能攻能补,面向多靶点,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膏方作为一类传统中药剂型,可在普通处方加入胶质类药物,胶类药物多为血肉有情之品,质润味厚,根据选择的不同,气血阴阳均可补之,更能入肝肾填精补髓。而膏方中其他药物可灵活变通,根据患者虚实寒热的不同,针对患者的具体疾病用药,或清热解毒,或祛湿化痰,或活血化瘀,或散寒止痛。膏方以“补”为基础,亦能攻邪却病,攻补兼施,极为适合复杂的老年性疾病。
2、易于贮存,便于服用
将药物熬制成膏滋后,可以减少体积,便于贮藏和服用,对于行动不便,不能常去医院的老年患者颇为便利,有利于病人长期服药调养。且膏方省去煎药的麻烦,节约了时间,更便于服用。膏方将药物浓缩成精华,长期服用的用量一般比中药汤剂要少,既可节约大量药材,又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秋冬养阴,能治未病
《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金匮要略》亦有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古今众多医家都提出“治未病”的思想。
膏方除了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一种日常防病保健的手段。古人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今在江南一代已形成冬令服用膏方的风气,借冬季蛰藏之性进补,填精补髓,事半功倍。老年人多有虚损,即便未出现明确的疾病指征,亦可根据体质情况酌情服食膏方,防患于未然。
在老龄化日趋加重的今天,如何“健康老去”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老年人先天肾精日渐枯竭,后天脾胃亦常不足,气血阴阳均有虚损,以致气机运化失常,痰湿瘀血积滞,而成虚实夹杂之证。
中医膏方针对老年病本虚标实的特征,既可“攻”,又可“补”,能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个性化用药配方,治偏却病。且膏方易于保存,可长期服食,适用于各种老年慢性疾病,而对于未出现明确疾病指征的患者,膏方“治未病”的特点也可使之作为老年人日常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为维护老年群体的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陈芳,蔡晶,魏开建.全国名中医杜建教授治疗老年病临证经验[J].福建中药,2022,53(10):45-47.
[2] 赵佳佳,张彪.从肾虚湿瘀论治老年虚劳病举隅[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2):78-79.
[3] 李静,范利,华琦等.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02):111-135.
[4] 王晶.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2.
[5] 叶桃春,段骄,刘敏超等.平肝潜阳、益气化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眩晕[J].中医杂志,2018,59(02):163-165.
[6] 严清,傅莉莉.张龙孙运用膏方辨治高血压病验案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12):9+23.
[7] 梁兴伦.韩明向益气养阴活血理论在3种老年病膏方中的应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04):44-46.
[8] 丛晓凤.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瘀体质的相关性分析及膏方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9.
[9] 刘强.程志清教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临证经验述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2):1407-1409+1413.
[10] 彭思涵,张翕宇,谢菊等.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形神共养法调节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海马-HPA的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4):6141-6144.
[11] 潘怡,王振兴,郭静等.张发荣运用“消渴膏方”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508-4511.
[12] 孙海燕,陈意.陈意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之经验[J].江苏中医药,2021,53(05):28-30.
[13] 余松,浦明之,徐俊华等.皱肺定喘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1,62(22):1979-1983.
[14] 张高,杨柳柳,晏显妮等.培土生金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应用探析[J].江苏中医药,2021,53(06):72-74.
[15] 李瑞祥,陈斯宁,冯洁等.薯蓣金膏对慢阻肺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04):79-83.
[16] 刘保新,蔡迎峰,陈兵等.中药膏方、八段锦联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再骨折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04):448-455.
[17] 李牛,李跃华.李跃华治疗骨质疏松症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浅谈[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5(02):9-12.
[18] 岳建彪,苟静,魏翾娣等.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干预治疗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2,43(10):1380-1383.
——本篇科普内容为李良济国医馆沈霖卉医生供稿,原稿为《中医膏方治疗老年病研究进展》。

沈霖卉
执业中医师
擅治疾病:针药并治中风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月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患,脾胃综合调理,耳聋耳鸣、视力下降、鼻炎等五官科疾病,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脑瘫、自闭症、小儿呼吸道疾病,颈肩腰腿疼痛等。
简介: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曾师从于针灸大师武耀成等多位名老中医,私淑吴门医派及经方派大家,博采众方,中药与针灸相结合。
坐诊时间
周一三五(嵩山店)
周二(吴江店)
周四上午(苏锦店)
周六(相城店)
微信扫描小方二维码可线上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