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缩水10天,留给你祛湿排寒的时间不多了!
2025-07-14 17:15:42


这周日就要入伏了,三伏天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今年的三伏共计30天: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今年的三伏只有30天,打破2015年以来持续十年的40天“加长版”模式,为十年“最短三伏”,比往年足足少了10天!


中医认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但是,今年三伏周期缩短,湿热更为集中,人出汗较多,气随津液外泄,脾胃负担反倒更重,只要稍微一贪凉或是暴晒,就有可能让寒湿或者暑邪乘虚而入,因此祛湿、驱寒的挑战更艰巨!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08.jpg


三伏,身体排寒气的好机会!


三伏天横跨小暑与处暑之间,暑热与湿气交织,这种暑热高温,恰恰为“冬病夏治”提供了调理时机!


三伏冬病夏治是什么原理呢?


要理解冬病夏治,得先明白“冬病”到底是怎么来的。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是“阴阳平衡”。


阳气就像身体的“小太阳”,负责温煦脏腑、抵御外邪;阴气则像“守护者”,滋润濡养各器官。


如果阳气不足,尤其是肺、脾、肾,一旦这三处阳气虚弱,身体就会像“漏风的房子”——寒邪、湿邪这些“坏分子”就容易乘虚而入,藏在经络、关节、脏腑里“猫冬”。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10.jpg


到了冬天,自然界阳气最弱,人体为了保暖会收缩毛孔、减少出汗,阳气更难发散。这时候,潜藏在体内的寒邪就会被“冻住”,不断刺激病灶:

比如寒邪停在肺里,就会引发哮喘、咳嗽;

停在关节里,就会导致关节冷痛;

停在脾胃里,就会腹泻、胃寒……


这就是“冬病”的本质——阳气不足+寒邪内伏。


冬病夏治,即在一年中天地阳气最旺的夏季进行治疗一些在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12.jpg


三伏天的三重祛寒湿优势,正是“冬病夏治”的天然助力:


1、天地间的阳气至旺,可以通过一些养生技巧,借助自然界较为旺盛的阳气,激发和补充人体的阳气,通过为身体温补和积蓄阳气的方法,来为秋冬抵御外寒、防止旧病复发筑牢根基。


2、皮肤腠理大开,三伏天人体毛孔张开,有助于寒湿和汗液一起排出体外,就像打开了身体的“排寒大门”,而且此时借助外力和药物(比如艾灸和三伏贴),药物更容易通过开放的毛孔进入寒湿聚集之地,实现精准攻克寒湿!


3、气血循环加强,天热促使人体气血循环如同奔涌的河流,既能将药力精准输送到病灶,又能裹挟寒邪排出体外,避免“闭门留寇”。


这6类人一定不要错过,三伏天驱寒湿、冬病夏治!

①需亚健康调理,抵抗能力差、阳虚、气虚的人;

②有风湿免疫疾病,颈肩腰腿疼、关节疼痛的人;

③有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弱、常腹泻等问题的人;

④有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的人;

⑤有呼吸系统疾病,常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的人;

⑥有儿科疾病,易感冒、脾胃虚弱等问题的孩子。


趁热养生

三伏养生实用攻略


1、艾灸:身体阳气


艾灸是通过燃烧由艾绒制成的艾条、艾柱,激发药物作用,刺激穴位。艾草性辛温,能通十二经、逐寒湿,被称为“纯阳之草”。三伏天艾灸,相当于给身体“加把火”,能快速提升阳气。


居家养生可以选择艾灸这3个打开身体“阳气开关”的穴位:气海、关元、足三里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15.jpg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17.jpg



方法:每穴灸15-20分钟,皮肤潮红温热为度,避免烫伤。艾灸时间优选9-11点或14-16点,最晚不超过21点。


如果你本身寒湿比较重 ,自己在家艾灸过于炎热,或者没时间自己灸,可以来到李良济,体验特别适合三伏天的三伏灸!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19.jpg


李良济三伏灸,采用的是施灸面积更广的铺姜灸,在人体“阳气之海”的督脉上施以隔姜灸,不仅有助于为身体温补阳气,还能驱寒排湿,改善虚寒体质,实现冬病夏治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21.jpg


2、三伏贴:调理虚寒类疾病


三伏贴,可谓是冬病夏治中最常见的手段了。三伏贴多是用辛温、散寒补阳、走窜渗透强的药物磨成粉,调制而成膏状,贴在肺俞、大椎、关元等特定穴位上。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经络,刺激穴位,激发阳气,从而达到“驱寒治病”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23.jpg


而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去贴敷,人体毛孔腠理张开,更有利于药力的吸收(从防治效果的角度来说,三伏天时使用效果最好)。


李良济三伏贴已经开贴,6家医馆均可为您敷贴,您可以直接来到附近的李良济医馆进行敷贴,也可以点击下方图片线上团购后,再到医馆敷贴!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25.jpg


3、食补:温补阳气


在三伏天,还可以适当吃点羊肉,可炖煮一些当归生姜羊肉汤,寒冬吃羊肉是常识,但其实在夏天少量食用也能起到温补气血的效果。不过要适量,每周不超过1次。


三伏天可适量饮用姜枣茶,用生姜+红枣煮水,晨起喝一杯,起到驱寒暖胃的效果。或者直接选择李良济的红枣老姜汤,早上或者上午喝上一杯,好好暖暖脾胃,养养阳气!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27.jpg


4、拔罐和刮痧:祛湿排毒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这时候气温高、湿度大,人体的湿气也容易加重。拔火罐,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疼、解除疲劳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排出湿气,缓解不适的症状。


微信图片_20250715161929.jpg


刮痧,是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腧穴,来起到调畅气机,疏经通络,活血祛瘀的效果的。刮完之后会皮肤会有火热的感觉,同时也会感觉浑身都通畅了,哪哪都舒坦!

三伏天是自然赐予人体的“修复窗口期”,此时天地阳气鼎盛,正是打开身体门户,将深藏的“寒债”一举清还的关键时机。


莫让这黄金三十天在空调冷饮中虚度!把握三伏,科学调养,打一场漂亮的祛湿排寒“攻坚战”,为秋冬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