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出伏!未来10天坚持做这件事,把阳气牢牢守住,让你秋冬不怕寒、少生病!
2025-08-18 17:13:39

今天是三伏的最后一天,明天就出伏了,最热的三伏天(2025年7月20日-8月18日)正式谢幕!


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交替的关键时期,民间有「出伏不补,秋冬受苦」之说——出伏「补得好」,秋冬之时人体才有足够的正气来抵御寒冷和疾病。


微信图片_2025-08-25_092421_458.jpg


出伏三分补

艾灸固本强体质


三伏灸是借助夏季旺盛的阳气来扶阳养阳,那出伏之后,是不是就不需要艾灸了?其实伏后正是艾灸的好时节!


一方面,三伏灸注重系统养生,一个完整的「三伏灸」养生周期是由伏前灸、‌初伏灸、‌中伏灸、‌末伏灸、‌伏后灸共同构成的。

伏后灸就是三伏灸系统养生的最后一步,做好伏后灸,不仅能对之前的三伏灸进行巩固与加强,还可以激发人体治愈力,为冬季储备更多的能量。


而且,此时虽已出伏,但白日里还是天气炎热、阳气旺盛的时候。运用艾灸等扶阳手段,可以强身健体、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冬病复发甚至彻底摆脱疾病困扰。


微信图片_2025-08-25_092427_987.jpg


另一方面,出伏标志炎热暑天结束,开始步入古人口中的「多事之秋」,此时艾灸可扶阳固本。


历经无病三分虚的夏季,进入“多事之秋”时,身体正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尤其还是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极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嗜睡等现象


按中医理论来看,极有可能是寒、湿邪在作祟。倘若此时不祛除寒湿,等到秋风起,外寒来临之时,就会形成内外交困的局面。因此,在金秋来临之时我们更需要进行伏后艾灸巩固,给身体再加一道防护墙。


而艾灸被公认为扶正祛邪、培元补虚的有效手段,通过灸法能够激发人体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体内正气强盛,提升抗病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8-25_092431_323.jpg


伏后艾灸怎么做?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先天之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肺则具有宣发卫气循行体表的功能。它们都与人体之气的生成和运行关系密切。


故而在进行伏后固本灸的时候,宜选取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太溪穴,以补气益肺、健脾固肾,养好生命之气。


微信图片_2025-08-25_092435_434.jpg


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都归属于膀胱经,膀胱经为阳经,通联脏腑的气血输布。灸法的温煦能量作用于膀胱经能旺盛脏腑气血,濡养组织百骸。


而肾与脾胃作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与「气血之源」,艾灸关元穴、三阴交、太溪穴有助于补益脾肾阳气,是扶正固本、强健体质的关键穴位。


来李良济做艾灸

把阳气守住


伏后艾灸建议首选在整个后背施灸的铺姜灸!


从脏腑角度看,五脏六腑在背部皆有对应之处。如心肺居上,脾胃肝胆居中,肾膀胱大小肠居下。所以,艾灸背部,就是保养脏腑阳气。


覆盖后背的铺姜灸,不仅能覆盖后背阳脉之海-督脉,还能融合艾绒、姜末经持续燃烧产生强劲而深透的热力。


微信图片_2025-08-25_092439_228.jpg


很多来李良济做铺姜灸的朋友,做一次就能有明显的感觉,整个人变得暖和起来,疼痛、咳喘等各种寒症也有明显的改善。


出伏后是10天是做铺姜灸,巩固三伏灸效果的关键10天,可以帮助人体牢牢护住不进去的阳气,强健体魄,让你秋冬少生病。


除了三伏天做三伏灸的人适合伏后固本灸,就算没有做三伏灸的人,此时来做铺姜灸,也能为身体培补阳气、驱寒祛湿,改善体质,让秋冬季节不怕冷!


微信图片_2025-08-25_092443_266.jpg


伏后艾灸正当时,这几类人一定要抓住这个调理体质的黄金期:

· 脾胃虚寒,吃点凉的就生病的人

· 有颈肩腰腿疼的人

· 寒湿重,有宫寒痛经等不适症的人。

· 秋冬怕冷、易生病的人

· 平素体质差、亚健康状况明显的人


出伏到秋分是春夏交接之际,这36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也还是最易生病的时期。无论是年纪轻轻的上班族、还是中老年人,建议你都来坐诊艾灸,补补阳气,让自己原理疾病!


在李良济理疗馆,除了铺姜灸,还有木盒灸、雷火灸、机器人艾灸、无烟艾灸等多种艾灸方式,您可以在下班后或者周末,来到李良济理疗馆,做做艾灸,放松身心~


伏后灸是巩固三伏灸成效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巩固这段时间艾灸的“成绩”,从而使三伏灸能最大程度地在体内发挥作用。


做好伏后艾灸,还给身体再加一道防护墙。坚持艾灸到秋分,你的身体一定会有所收获。